【双周闭门2021年7期|总86期】《金融科技监管研究》课题评审会

3月28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举办《金融科技监管研究》课题评审会,邀请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代表、平台和科技公司代表、行业专家学者等,就金融科技监管相关问题开展讨论。CWM50学术总顾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吴晓灵,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中财办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金融委办公室秘书局局长陶玲,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李兴锋,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文红、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东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罗智泉等专家学者出席评审会并发表意见。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和相关单位代表在讨论环节就课题的完善建议发表了相关观点。报告由课题组专家代表、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做介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张旭阳等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金融科技监管研究》课题简介


近些年来,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加大了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电商、社交、出行、资讯等互联网平台和科技公司等也纷纷基于初始本业积累下的用户优势、数据优势和技术优势,逐渐介入了支付、信贷、基金、保险、存款等金融业务,承担了金融业务链条的部分环节,实质开展了节点型金融业务。金融科技极大地简化了金融行业供需双方的交易环节,降低了资金融通的边际成本,开辟了触达客户的全新途径,为大量用户建立了信用记录,同时也推动了金融机构在盈利模式、业务形态、资产负债等方面持续优化,推动传统金融业态的转型升级,是金融机构和平台科技公司开拓业务、追求利润的必经之路。

与此同时,金融和技术的业务边界逐渐模糊,存在较多的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金融风险传导突破了传统的时空和实体限制,给金融市场和金融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平台科技公司在展业的过程中,也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隐私保护不力、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过度贷款过度消费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由CWM50学术总顾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吴晓灵牵头,两家单位联合开展了《金融科技监管研究》课题。课题组梳理了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轨迹,对其背后的商业逻辑进行分析,提出了当前金融科技业态存在垄断问题、信用风险、系统性风险和伦理等方面的问题。课题组认为,金融科技的监管目标框架应当包括包容性、稳定性、合规发展和消费者保护,我们应当秉持风险为本、技术中性、基于行为、功能监管等原则,对金融科技实施差异化监管、以行为为基础开展反垄断相关工作、强化基于算法的行为监管,并建立多级牌照和资质管理体系,大力发展监管科技,建设全国层面的监管大数据平台,建立监管沙箱机制,解决监管滞后性。此外由于数据对金融科技的兴起和发展有巨大的作用,本课题也专题对数据合规治理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逐步建立公民数字身份、积累行为数据、身份和业务分离、探索个人数据账户制度,建立数据主体、数据收集者、数据使用者各方激励相容的数据协同共享机制等。



评审会上,多位专家就报告的研究框架、研究领域、重要观点和建议开展讨论,提出了中肯的完善意见。评审会后,课题组将对报告进一步完善并择机发布,欢迎业界共同关注、共同完善。

工商银行首席科技官吕仲涛、农银金科总裁姚琥、新网银行董事长王航等机构代表,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吴晶妹、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李建军、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辉等专家参加讨论并发言。

*转载或引用,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信息。


2021-03-28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