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总裁刘志辉:ESG投资需要“去芜存菁”

本文作者为兴业证券总裁本文是作者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3月2日举办的“促进绿色金融市场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上的专题发言。(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

【摘要】:尽管我国已经建立起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体系,但ESG投资在我国发展尚处早期,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绿色股票尚未形成统一标准、ESG评价体系和标准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刘志辉提出几点建议:积极推进构建绿色证券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健全ESG投资生态引导机制,并呼吁资本市场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发展过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一、证券公司对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贡献

去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绿色金融”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作为证券行业的一线工作者,刘志辉在会议中同各位专家共同探讨了促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并分享了从业实践与思考。

绿色金融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促进能源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转变,这一转变对资本市场促进资本形成、促进技术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连接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桥梁和纽带,证券公司近年来深耕绿色金融,通过股权、债权融资,为促进实体经济的绿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23年末,证券公司作为绿色公司债券主承销商或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管理人全年共承销(或管理)622只债券(或产品),合计金额7567.89亿元;共助力503家环保及电力设备企业在A股市场完成首发上市融资,首发合计募集资金4218.04亿元,再融资合计募集资金11518.31亿元。证券公司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织者和供应者,在推动资本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我国绿色证券金融体系现存的三大问题

现阶段在绿色融资及绿色投资领域,仍存在一些需要优化的问题,主要包括:

1. 我国在绿色股票方面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当前我国各类绿色融资的标准仍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看,绿色债券标准已较为成熟,而绿色股票的标准还未成型。例如绿色信贷融资领域,原中国银监会早在2013年就发布了《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绿色债权融资领域,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也于2015年即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并于2021年进行了更新修订;而涉及绿色股权融资领域的相关标准却一直没有明确,致使相关业务无法有效统计,且相应配套政策也受限于激励范围的不清晰,很难形成有效的配套支持。

2. 证券行业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仍显不足

银行业已对绿色信贷出台了较为全面完整的配套政策,对全国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并明确将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结果纳入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考核中,评价结果不仅直接影响各参评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甚至会影响参评银行在公开市场的交易商资格,这些措施在绿色信贷政策领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激励及约束效果。然而在证券业主导的绿色直接融资领域,较为有效的政策激励或约束指标,仅有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专项评价》中的绿色债券(含ABS)一项,与银行业相比,证券业绿色金融支持政策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在业务层面,也需要尽快推动转型融资的发展,实现对绿色融资的有效衔接。现有的绿色融资体系更侧重于为新能源以及环保等碳排放量较低的绿色企业和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对煤电、石化、化工等传统的高碳行业,绿色金融目录中容纳的转型类经济活动并不充分;且在当前金融体系下,即使某些高碳企业有转型意愿和可行的转型计划,也很难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以转型债券为例,截至2023年末,国内全年共计发行54只,发行规模仅为422.23亿元,发行数量同比减少16.92%,发行规模同比减少38.74%,明显难以满足转型融资所需的资金缺口,且相应的转型融资工具也有待丰富。

3. ESG投资需要“去芜存菁”

在双碳政策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践行ESG投资,中国ESG产品规模和数量实现快速增长。但中国ESG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从市场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ESG产品数量多,但“成色”不佳。目前国内市场ESG主题基金规模发展迅猛,但多为“概念型”的基金产品,资产配置的核心策略并不以ESG为主,通常只是用ESG评级对股票池部分标的进行负面剔除或者采用ESG的某个维度、议题进行筛选形成的主题型基金,ESG策略丰富度不够;ESG因素对标的权重的贡献度也不高,整体流于形式。且由于目前ESG信息披露规范不统一、ESG数据质量和评级标准较模糊等原因,容易出现实际投资行为与策略不符但仍贴上ESG标签;重仓股票与基金主题不符;对投资者夸大产品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及抗风险能力等行为。

二是国内ESG评级缺乏投资指导性。由于国内ESG评级并未纳入监管,国家也未出台ESG评级体系相关的统一指南和程序,以至于国内ESG评级机构数量虽多,但均按照各自的逻辑开展评级,“自说自话”,导致结果差异性较大,评级客观性和科学性难以保证。目前市场上ESG评级机构有高校、金融机构、数据公司、指数公司、企业等,但整体难有明显突出的行业优势和权威性。在投资应用中,评级机构给出的ESG评级难以合理地反映ESG为企业所带来风险与机遇,更难在ESG与企业财务表现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同时,评级的认可度低也难以发挥其本应具备的促进企业改善自身ESG治理水平的作用,不利于形成投资端引导融资端的良性生态。

三是国际市场影响力有待提升。ESG已成为全球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但由于国内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信息披露基础薄弱,在国际ESG领域的领导力、话语权尚未建立。目前,国外ESG评价体系已在国际上占主导地位,且因制度、文化等差异,国外评级机构难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更加全面准确地衡量中国企业的ESG表现,最终的评级结果也呈现系统性偏低现象。国内ESG评级机构普遍遵循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制定本土化的评级体系,但整体进度比较滞后,缺乏国际影响力,影响了中国企业海外ESG评价和估值水平。未来要着力打造中国自己的ESG评价体系,并将中国ESG评价标准国际化,而非过度强调将国际标准进行本土化。

 

三、对进一步建立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和ESG体系的四点建议

1. 积极推进构建绿色证券体系的四梁八柱

证监会已经着手推进《证券期货业绿色证券业务标准规划》的编制工作,该标准有鲜明的证券行业特点,涵盖了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投资、信息披露以及绿色证券的质量管理等方面,相比目前的标准,本套标准范围更大、更全面。今年,这个课题组就会正式启动,,兴业证券作为绿色发展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也将全力参与该项课题研究。我们相信,随着这套标准体系的出台,将极大提升证券行业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绿色产业,支持实体经济绿色转型。

2. 积极推动证券行业促进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证券行业在促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去年,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指导下,绿色发展委员会对《证券行业促进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内容进行了专项研究,并形成有效成果。下一步,委员会将结合这些研究成果,重点推动行业监管部门在转型类债券投资总体原则指导框架下,进一步连同行业协会细化行业转型的标准跟路径,提升标准的引导性。同时,积极推动管理部门完善低碳转型的激励举措,包括贴息、资金奖励等激励政策的运用,以及将符合要求的绿色债券、转型债券纳入合格抵押品等。证券机构还可以碳市场为切入点,积极创新与环境效益挂钩的债券产品,同时帮助产业对接外部资源,畅通政府、券商、企业三方的交流互动,促进资源整合,有效地引导资金支持低碳转型。

3. 积极推动证券行业绿色债券的提质扩量

自去年10月起,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开始正式负责企业债券的发行审核,证券行业在绿色债券业务方面承担更重要的职责。在提质方面,证券行业应更好履职尽责,联合第三方认证机构严格把控绿色债券的评估质量,防止“漂绿”行为(“以绿色项目为名义募集来的资金未被用于绿色项目;或将原本不符合绿色标准的项目提升为符合标准,进而以绿色项目为名筹集资金”。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1))。证券公司要督导发行人按规定或约定用途使用募集资金,通过提升质量来增强绿色债券类产品的投资吸引力。在扩量方面,证券公司要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用于绿色项目,积极开展绿色债券产品创新,包括绿色ABS,绿色REITs和类REITs产品创新。

4. 积极推动健全ESG投资生态引导机制

在证监会的指导下,三大交易所同时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该《指引》对A股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的框架、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具有里程碑意义。只有完整准确地披露ESG,ESG评价才有依据、投资才有可靠参考。在此建议监管部门后续应进一步规范ESG评价业务,可参考早期类基金评价业务的管理办法,将ESG公开评价业务纳入监管范围,着重培育一批有能力的专业机构,形成本土化、具有市场公信力的ESG上市公司评价体系,加强对投资资金引导的有效性,提升对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影响力。

 

2024-06-03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