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系列参访】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

数字金融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需要抓住数字技术革命的机遇,推动金融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致力于在产业数字金融、数字金融“双循环”,以及依托数字技术打造金融行业“新质生产力”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将开展数字金融系列参访活动,组织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通过实地参观、座谈分享和交流互动,深度探索数字金融领域代表性机构,促进机构交流和业务合作,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2024年7月11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副理事长、全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陈文辉,原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王朝弟带队下,国研平台数字金融系列参访活动拉开序幕,首站来到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来自中保登、光大理财、中国银河投资、平安资管、华能信托、北银理财、中金财富、中欧基金、国寿股权、中国信通院、腾讯金融研究院、蚂蚁集团研究院等机构的20多位专业人士参加。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作为国内首家基于新型交易范式成立的数据交易所,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和国际重要的数据跨境流通枢纽,其三大核心定位为:首都两区建设核心平台、国内领先的大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国际重要的大数据跨境交易枢纽。过去两年间,北数所的业务范围由最初的数据交易业务逐步延展,形成了当前的三条业务主线,数据交易、数据资产化和数据跨境业务,在全国数据交易领域有多项引领性创新。

 

数据要素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关键的基础性要素,其价值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今年初,国家数据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不断提升。一方面,数据要素通过数据交易和流通实现其价值,从而能够更深层次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其在交通、能源、医疗、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数据要素也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通过数据驱动创新,可以开发新的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

数据要素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成立数据交易所的初衷正是促进数据要素的交易和流转,实现数据资源的价值最大化,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动力。当前数据要素市场规模有限,且市场大部分为场外交易,市场的实际发展程度尚未达到外界预期,但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数据的价值和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其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数据交易

座谈分享环节,北数所总经理栾明月和战略部负责人盛晶基于三条业务主线,详细介绍了北数所在大数据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成功案例,并就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和挑战进行了剖析。

北数所数据交易业务开创了数据交易2.0时代,具有特色交易模式、技术支撑、交易平台、交易规则和交易生态。其业务模式与电商平台逻辑相似,包括产品上架、磋商、缔约、标的交付结算和后期服务等环节;隐私计算技术和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技术支撑,实现了从数据交易到计算结果交易的转变;科技驱动下构建的1+N数据交易基础设施体系,以数据交易为核心,逐步扩展出多个基础设施,包括交易平台、资产登记平台、托管平台、跨境服务平台、授权平台等,结合特色交易模式、技术和规则等,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生态体系,汇聚了多方市场主体。此外,设立覆盖交通、能源、医疗、金融、算力、工业、人工智能等诸多行业领域的数据专区,通过专区打破数据融通壁垒,赋能实体经济。

 

数据资产化

数据资产化业务与数据交易的逻辑有所不同,核心在于将数据资源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侧重于数据的潜在价值和长期收益。数据资产登记是数据资产价值发现的起点,企业按照要求在登记平台完成数据信息登记备案后,交易所要对其合规性和数据信息进行审查和核验,企业可选择进行数据资产智能评估和价值评估,再由交易所发放登记凭证,即为数据资产登记业务的全流程。

在数据资产化业务推进过程中,面临确权、评估、入表等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当前数据制度尚不明确,且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等权属问题具有复杂性,现有法律难以确定权属;二是由于市场环境不健全,数据交易市场的活跃程度不高,场外交易占大多数,难以找到可比的市场来倒推数据价值;三是由于数据资产的可复制性,银行出于风险管理的考虑,在数据资产质押贷款方面较为谨慎。

 

 

本次参访活动,嘉宾们深入了解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趋势、数据资产管理和数据交易产业新生态,提升了数据应用能力与实践水平。嘉宾们认为,数据交易市场潜力巨大,数据交易所作为数据交易和流通的重要平台,对促进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加强技术支撑、明确定价机制、规范交易流程,推动数据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将携手更多数字金融领域代表性机构,共同推动金融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与发展,为构建数字经济的未来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