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M50新闻】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圆满收官
2024年12月21—22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十一届)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年会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与金融支持”这一主题,广泛邀请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业界领袖展开高水平的思想交流,为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助力资管行业行稳致远。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理事长、原银监会主席、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出席年会并致辞。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苗圩,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研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陈四清,CWM50学术委员会主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CWM50副理事长、原银保监会副主席、全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陈文辉,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理事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强等政府部门领导及学界领袖出席年会并发表演讲,数十位市场机构代表作主题发言并展开互动交流。
12月21日 上午
会议致辞
在致辞环节,尚福林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享了三点体会。一是依靠深化改革求发展。改革是增强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破除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的关键法宝,金融领域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二是依靠坚持创新添动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凸显了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加速推进,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要求日益提高,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创新潜力巨大;三是依靠积极合作谋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开放合作的信心和底气。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必要举措。
主旨演讲
在主旨演讲环节,楼继伟重点分享了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贡献。在支持科技创新驱动方面,商业银行要更大比例发放中长期贷款,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更重要的是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和贷款贵的问题。另一个最有效的金融产品是VC/PE基金,同时股票市场的良性发展是VC/PE基金运行的基础。在支持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金融机构能够且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普惠金融方面,中小银行更接近小微企业,更适合开展普惠金融,为小微企业服务;但其自身存在金融科技能力不强、识别信用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与平台企业合作是较好做法,但要注意在提高效率和防范风险之间做到平衡。在养老金融方面,市场大有可为,其中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其独特优势。他认为,金融各个领域都是高风险,高杠杆,而且有高度的技术复杂性,投资人难以识别风险,必须加强监管,特别是不能产生系统性风险。综合来看,需要通过财政、货币、监管政策协同发力,进一步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
苗圩发表题为《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几个问题》的主旨演讲。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既包含了生产力本身,也包含了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既有传统的生产要素,还包含了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优化组合跃升。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过程中,需要破除五大障碍:一是科技创新方面存在鼓励创新的环境有待培育、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整体较低、创业投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二是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实现路径尚没有打通;三是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调整滞后;四是新型劳动者队伍培养机制不畅;五是区域产业布局统筹力度不够。本质上来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完善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优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各方面资源。具体包括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因地制宜优化重大生产力的布局、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速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畅通创业投资全链条支持服务等五个方面。
主题演讲 经济转型动能:谋划与改革
杨伟民以“大力提振消费是明年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为题,分享他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体会。他指出,我国经济面临需求不足问题,其中主要是居民消费不足,而非投资或政府消费不足。居民消费不足不仅是当前的突出问题,也是近20年来我国发展在需求侧的短板。这次扩大内需的策略要从扩大投资转向扩大消费,大力提振消费对明年经济持续向好至关重要,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更多用于扩大消费;二是大幅增加低收入群体转移收入;三是支持消费型产业发展。
王一鸣表示,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激活因子”。今年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总体态势是供给端强于需求端。政策短期的刺激难以解决持续的内生动力问题,要解决内生动能问题必须推进经济转型。房地产市场收缩,新旧动能转换面临挑战,如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难以完全对冲缺口。对此,需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需求端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着力,培育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提升金融服务与经济转型的适配性,在创投发展、支持科创、数字金融、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等多领域探索创新,以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
李扬表示,在经济运行面临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资本市场波动、保护家庭和企业资产负债表以及居民消费能力合乎逻辑的选择。他从五个方面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表述进行了解读:一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准备金率将有效促进需求扩张,是值得期待的政策措施之一;二是降息。我国的贷款利率和其他利率都已在下行,且下行速度较快,但利率之间的联动机制还很不顺畅。为了稳定宏观经济,降息是必要的;三是加强流动性管理。通过对货币供应和利率的调控,让金融体系保持充分的流动性;四是将资产价格稳定纳入货币政策视野。央行已在探索创新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五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当汇率变化时,建议优先考虑保储备。
尹艳林表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意义重大。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快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纠正市场资金离开银行体系就是“脱实向虚”的认识误区,不怕资金体外循环和非系统性风险的存在,优化融资结构,培育耐心资本。二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借鉴国外经验,推动资本市场错位发展、规范发展,提高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三是深化主板和创业板市场改革,搞活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转板机制,实行真正的注册制,扩大对外开放,改革指数编制方法,增强市场稳定性、活跃度与有效性,以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主题演讲 全球经济变局:挑战与应对
朱光耀认为,中国发展的稳定性需要战胜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2025年,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的严峻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不断上升,主要以下五个挑战:一是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国际多边贸易体系面临重大挑战,美国的“关税战”将颠覆现有全球贸易体系;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危机面临的挑战,阿塞拜疆COP29的重要共识能否执行;三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挑战,贫困是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四是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带来的挑战,全球治理对人工智能的制度安排仍未达成共识,加密货币使全球金融体系底层逻辑发生变化;五是地缘政治的挑战,地缘政治的动荡对全球经济造成制约。对此,我们要凝心聚力搞发展,保持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同时做好对国际形势研判,做好政策应对。
陈四清表示,应对全球变局,要展现金融担当。面对新的形势,国际贸易的包容性面临挑战,全球资本持续向科技和数字经济领域聚集,全球金融风险持续上升。面对以上形势,我国金融机构要通过科技和数据赋能,增强对风险的前瞻预判、精准识别、高效阻拦能力。同时,更加关注国际金融基础设施使用、境外资产安全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加强自主可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极端情境下的金融安全。具体来说:一是服务高水平开放,联通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二是推进创新性变革,提升金融发展的效率与活力;三是增强防风险能力,全力维护金融安全。
白重恩在演讲中强调了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性。一要重视我国消费型产业的发展;二是对于更加发达的国家来说,居民消费中服务占比会越来越大,同时制造业占GDP要有合理的比例,不能再继续强调制造业做大,要更多强调服务业做大做优做强;三是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我们追求的政策目标是宽口径的居民消费,把居民直接花钱买的消费和政府的民生支出加总起来。关于政府的民生支出提升项目,需要格外重视教育和医疗。教育方面,尤其要关注农民工子弟的教育质量和0-6岁的学前教育。医疗方面,要大力发展补充医疗。目前补充医疗的发展受到了制度约束,如何将医管局数据打通,让商业保险公司在大数据基础上更好地定价来拉动医疗产业的发展,是亟需考虑的。
高培勇指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改革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央地财政关系的改革是以增加地方的自主财力,重在自主,贵在自主,核心和灵魂在于自主。地方财政自主性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可以视为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关于分税制,分税制并非分钱制,分级财政管理并非单级财政管理,转移支付并非越多越好,税权不等于财权。央地财政关系的改革旨在调动的是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其落脚点和出发点在于增加地方财政的自主性,即增强地方财政的确定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12月21日 下午
会议致辞
21日下午,陈文辉以“低利率环境与寿险业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会议致辞。他表示,长期寿险与年金保险是寿险的核心产品,长期保险业务希望有一个利率平稳的外部环境。在当前利率下行走势下,利差损风险是寿险业的重大挑战。应对长期利率走低,寿险业不能仅从资金端下功夫,应多管齐下,在“三差”(死差、费差、利差)上全方位聚力。对此,他提出寿险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四点应对策略:一是要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二是要稳慎推进全球资产配置;三是要在“固收+”和“类固收+”上下功夫,并通过股权投资基金等工具,确保投资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特点;四是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在考核周期、会计制度、退出渠道等方面做一些政策上的调整,推动寿险业健康发展,并积累长期耐心资本。
圆桌论坛 专业赋能:净值化下资管机构的策略选择与能力提升
21日下午,三场圆桌论坛在年会上举行。
第一场圆桌论坛围绕“专业赋能:净值化下资管机构的策略选择与能力提升”这一主题,工银理财总裁高向阳,招银理财总裁钟文岳,华夏理财董事长苑志宏,国泰基金总经理李昇,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华润信托总经理胡昊,平安资管副总经理张剑颖分别发表主题演讲并互动;西部利得基金总经理贺燕萍主持。
高向阳指出,资管新规实施以来,理财行业实现了回归本源、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良好改革效果。随着今年统一监管、分级分类等政策的持续推进,行业良性竞争生态得到进一步夯实,应对市场波动的韧性得到显著提升。下一步,工银理财要打造理财公司差异化核心竞争优势,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坚持稳健配置策略;二是强化流动性风险应对能力建设;三是强化产品和营销能力建设。同时他表示,在“低利率+资产荒”市场环境下,银行理财未来的转型发展方向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产品结构多样化转型;二是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三是客户和资产全球化转型。
钟文岳指出,客户对理财产品的投资诉求是稳健投资,低波动、低回撤。展望明年,债券绝对收益率预计依然较低,理财产品收益将更多来源于资产配置及策略研发能力。从投资收益回报预期的角度看,国内股市的投资性价比将明显回升。相应地,理财公司也应进行相对应的能力提升及产品规划:一是积极布局“固收+”;二是持续丰富国内资产投资品类,更多关注符合绝对收益目标、资产价格波动相对稳定或分红率较高的资产,例如REITs、转债、国债期货、非标资产等;三是把握海外市场投资机遇期,提高对部分收益表现较好品种的投资力度。理财公司应积极探索多资产多策略手段,构建具有理财子特色的低波产品线。
苑志宏指出,目前银行理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提升权益投资能力。三季度末,被动指数基金持有的A股市值已经超过了主动权益基金,这是今年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未来权益投资的大趋势是被动指数化管理。华夏理财已在行业内首发相关产品,并将继续重点发展被动管理的指数型权益产品,将从产品创设、交易能力、资产配置、综合服务四个方面加强能力建设,以在控制跟踪误差前提下创造出持久稳定的超额收益,并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产品组合方案或配置方案。
李昇介绍了国泰基金的战略布局。一是产品布局上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方向,布局相关行业指数ETF,包括芯片、半导体、通信、军工、机器人等系列产品,引入耐心资本和长期资金;二是高度重视养老金融业务的布局,通过设置高度专业性的组合经理,有效衔接市场体系和投研体系,实现规模连续增长;三是注重给投资者以良好的投资体验,在一系列产品上进行分红条款设置,提高投资的分红回报。李昇表示,中证A500作为新一代宽基指数,受到了市场的较大关注。通过中证A500ETF等含“新”量更高的宽基指数来吸引长期资金的进入,可以引导资源积极投向战略新兴产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刘建平指出,金融首先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焦新质生产力,发挥高效合理资源配置功能,引导大规模中长期耐心资本流向关键行业。同时始终“以投资者为本”,服务好居民财富管理。未来服务广大投资者需要走“工业化”发展路径,提供超额收益可预期的产品。“工业化”主要包括专业化、流程标准化、数智化三个方面,通过专业化分工提升投研能力,建立标准化流程实现高效协同,以及推动数智化提高效能。目前中欧基金已在主动权益、固收、多资产解决方案和量化投资四大产品线进行了工业化探索,未来将继续努力以更好肩负起历史使命和满足客户需求。
胡昊指出,信托已回归资产管理主战场,在法律制度运用,串联资金、资产和资本三大市场,产品运行兼具自益性和他益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净值化时代,信托可发挥多种作用:一是作为“演员”与“剧务”,与理财子携手推进资管市场发展;二是做供应商,参与企业募、投、管、退、服等环节;三是与金融消费者直接互动,通过财富管理模式做大市场。金融科技方面,信托公司也将立足自身战略,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作用,丰富企业视野,创新业务模式,如在资产证券化方向取得新突破,为科技金融发展注入活力。
张剑颖表示,低利率时代下投资压力增大,债券市场受宏观、机构行为等复杂因素影响,波动大且市场博弈激烈,险资投资面临诸多困难,如资产供给与资金需求不匹配、利率走势难测等。她强调,保险“新国十条”对保险业和保险资管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推动负债端与资产端联动,促进产品定价机制的进步。保险资管机构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升专业能力,加强数字化建设,注重精细化管理与高阶认知体系建设,以应对市场压力与挑战。保险资管在多元策略投资方面经验丰富,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在资产配置时会根据不同险种负债属性进行差异化精细化管理,提升资产负债匹配度,确保保险资金安全性与收益性。
圆桌论坛 穿越波动:老龄化趋势下的财富管理转型与客户陪伴
在以“穿越波动:老龄化趋势下的财富管理转型与客户陪伴”为题的第二场圆桌论坛上,农业银行私人银行部总裁黄潞,中银理财总裁宋福宁,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晓燕,上海信托总经理陈兵,外贸信托总经理卫濛濛,海富通基金总经理任志强,东方红资管联席总经理胡雅丽作主题发言并深入互动;好买财富董事长杨文斌主持。
黄潞提出,养老金融发展空间广阔,商业银行可发挥四大优势做好养老服务:一是提供差异化服务,按年龄、职业等维度细分客户群,关注重点群体,提供个性化养老方案;二是秉持长期理念,研发稳健产品,平衡资产配置,构建开放式产品货架,确保养老资产安全稳健;三是强化综合服务,整合账户、信息、科技、服务,构建养老服务生态;四是打造专业优势,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提升服务质量。她表示,农行私行在养老金融服务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如强化客户服务、丰富产品种类、加强培训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长辈客群资产规模增速显著,未来将继续深耕。
宋福宁指出,人口老龄化使财富管理需求增加,但也面临低利率下资产收益和费用下降等挑战。理财公司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设计稳健收益产品,资产配置服务于国家战略,实现长期收益,并推进资产配置多元化,加强境外投资能力建设。在客户陪伴方面,要善于利用科技了解客户需求,弘扬长期投资理念,有温度、有深度地培育风险意识。
张晓燕指出,我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金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产品供给创新但用户满意度低;二是居民金融资产配置不合理;三是金融素养有待提升。建议投资者应尽早做好养老规划,鼓励机构研发养老金融产品,发挥好科技赋能,并提供建议和陪伴类服务。她表示,通过研究发现,从长期维度上看,中国机构投资者的投研能力在国际上很有竞争力,且服务意识增强,高质量机构投资者是高质量资本市场建设的中坚力量。但机构投资者个体表现有差异,投资者挑选产品时需仔细甄别。
陈兵指出,随着老龄社会的发展,养老财富管理需求日益综合化,不仅涉及养老保障,还需满足后代教育、家庭财富保护等多方面需求。陈兵强调,应从家庭整体资产负债表角度统筹安排财产,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并通过产品设计和资产配置满足老年人的生活所需。此外,陈兵还介绍了上海信托在“以房养老”信托领域的探索。陈兵表示,将继续致力于服务居民养老新需求,推动信托制度在养老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卫濛濛指出,老龄化将加速无风险利率和居民部门风险偏好的下行,并推动财富管理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外贸信托通过三个“立足”——立足信托作为服务工具的本源、立足以客户为中心的受托人初心、立足行业生态圈的共生共荣,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具体措施包括利用信托的独特优势(如财产独立性、资产多元性、功能灵活性和代际传承性)服务于养老,提供专业的养老财富规划及情感支持,以及与行业内其他专业机构合作,形成面向养老客群的综合服务。这些举措旨在为老年客户打造安全、舒适、个性化且富有传承意义的养老财富管理体系,促进中国养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任志强表示,中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金融机构要有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使命与担当。投资收益是养老金积累的核心要素,其长期保值增值是关键,需通过合理配置权益类资产以提高长期收益,尤其是在低利率环境下。国际经验显示,提高权益资产比例有助于增强养老金的长期收益。中国近期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扩展了个人养老金产品的范围,包括更多权益类资产,旨在提升养老金投资的灵活性和收益潜力。此外,老龄化趋势还要求金融机构转变服务模式,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加强投资者教育与全生命周期的客户陪伴服务,以更好地满足个人养老规划的需求。
胡雅丽分享了关于养老金融及财富管理转型的观点。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实施,金融机构面临新的角色和能力要求,需快速响应并抓住发展机会。中国养老体系以银行为核心,各类金融机构应与银行紧密合作,推动从产品销售向投顾服务转变,丰富产品形态,提升服务价值。养老金融发展呈现生态一体化、产品多元化和服务陪伴数智化的特点,强调了金融机构在数据平台和智能服务平台建设上的作用,以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此外,她还介绍了东方红在推动国企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和生态构建方面的经验:建立专业的基金组合投资团队,完善养老产品线,提供差异化的投教内容,积极参与养老金体系建设,为投资者提供专业和长期的陪伴。另一方面,与国企合作,探索形成养老金业务发展的样本,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圆桌论坛 踏浪前行:2025年宏观经济与投资展望
“踏浪前行:2025年宏观经济与投资展望”圆桌论坛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张继强,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CWM50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高占军作主题发言并展开交流;申万宏源执委、研究所董事长周海晨主持。
王忠民将宏观经济模型比作三个浪潮:第一个浪潮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资产形成,如房地产、制造业等,以供给侧宏观经济为特征;第二个浪潮是需求侧管理,旨在激发需求侧潜力;第三个浪潮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带动新供给、新需求,与金融(股权、PE/VC等)相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第三个浪潮才是我们今天应该踏上的乘风破浪的真正浪潮。当前,宏观经济存在货币发行量大但资产贬值,投资亏损,需求和供给双降;资产荒,传统资产价值下降,新资产尚未形成,投资机会稀缺;以及资产负债表全面衰退,缺乏新资产和新逻辑等三种现象。对此,他建议:一是启动消费端政策,减轻养老金负债,将隐性负债转化为权益端资产,以推动市场发展;二是金融模式转型,从杠杆和抵押贷款转向权益端和证券化,以及向资本端的政策全面转变;三是减税免税,以恢复家庭、企业和政府资产负债表健康,激发社会需求和净资本生成。他特别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价格战、成本收益再分配、商业模式模仿、多重套利等四种形式,应重点关注行业内卷带来的产业变革和相应的挑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弊端,要用数字化和AI去治愈。
郭磊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实质上把宏观调控目标指向了名义GDP,这可能是整个市场定价的一个基础。向前看,随着存量房贷利率下降,有望释放居民部门消费支出的弹性,再叠加稳消费的政策,权益市场预计有比较明确的机会。拉长周期看,我国经济在人口、工程师红利、劳动参与率、储蓄率等方面依然会保持比较持续健康的基础。此外,他谈及房地产和消费问题。他认为房地产短期出现了比较积极的变化,典型的是租金收益率的上行,但长周期调整还需要时间。最近二手房交易和新房交易开始快速活跃,或是明年量价走向企稳的基础。消费方面,如果明年物价层面出现一定的积极成效,在逻辑上应该能向上牵引消费。如果我国明年消费和货币供给等一些关键变量企稳,特别是政策端有足够力度,基本面和资本市场将有较大空间。
伍戈认为中国经济政策应聚焦于实现内部均衡和价格稳定。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需要通过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来应对挑战。政策制定应兼顾实际GDP增长和名义GDP价格权重,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政策应有增量,同时采取超常规措施解决存量问题,以促进经济复苏。伍戈还强调了民营企业活力的重要性,并指出中国应关注内部经济,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以及价格稳定对微观经济感受的影响。他最后表示,中国人应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张继强表示,在全球资产配置方面的主线上,第一是特朗普的新政导致的变数,特朗普竞选时提出了移民政策,放松监管,关税政策,以及提高效率激发“动物精神”等,投资者基于对其的美好愿望对美股等资产进行了定价,但特朗普上台后实际执行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全球市场造成一定混乱;第二是国内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并且提出了做大总量,以及整治“内卷式”竞争,可以关注困境反转类的行业;第三是明年预计流动性会出现宽松,债券市场预期有板块轮动和主体性等的机会。明年尽管有汇率和银行息差等的顾虑,但预计仍然需要降息,目前市场上债券出现趋势性的交易,利好兑现的时候需要更加小心。
朱海斌表示,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是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一个痛点,如何能够尽快止跌回稳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过去两三年中,房产的政策主要集中在需求侧放松,如房贷首付比例下降、房贷利率下降等,但购房者对房价的预期偏弱,仅有需求侧的政策不足以达到房地产企稳的目的。同时,通过收储或者购买闲置土地也是去库存的正确方向。政策的指引上希望地方国企来收储转化为商品房或租赁房,但目前收储进度非常缓慢,主要原因是投资回报率偏低使得商业化操作上不具备合理性。建议中央财政提供收益率补贴或者贴息,在成本收益分析上打通收储的痛点。
高占军认为, 在2025年,我们面临的最大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之一是特朗普上台后的政策以及其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最近,美联储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发生了重大变化,显示出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在特朗普上台前就已存在,但在他上台后将进一步增强。对中国而言,特朗普可能实施的关税政策将直接导致出口需求下降,并使得外资出走和内资出海趋势难以避免,这会进一步拉大需求缺口。分析国际投资头寸表的结构可以看出,过去三年我国对外投资净头寸的增长主要是因为对外负债大幅下降,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对外资产也在增加,但相对有限。在美联储降息节奏显著放缓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空间必然受压缩,所以财政政策应成为弥补需求缺口的主要手段。中国拥有较大的财政政策空间,财政政策需要有超预期的增量,以应对挑战。
12月22日 上午
22日上午,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作为学术指导的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AI+金融”峰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峰会聚焦“AI浪潮下的金融业应变”主题,广邀来自金融与科技领域的知名专家、业界领袖、行业精英共同研讨。
会议致辞
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理事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代表主办方发表开幕致辞,分享对“AI+金融”的深入思考。他表示,新一轮生成式AI浪潮正席卷全球,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为新时代国家战略,智能金融时代终将到来。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深化金融变革,从提升金融自身高质量发展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强国建设的角度看,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未来,平台将持续开展人工智能相关活动,带动跨领域交流,促进人工智能与金融的双向赋能。
主旨演讲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重点探讨如何加强金融AI算法与模型治理。他认为,AI是一把双刃剑,在深刻改变社会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产生各种风险,带来复杂挑战。AI所倚重的算法也并非中性,因其需要预设价值立场,其所依赖的数据有局限性, 且算法本身也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和不透明性等特点。他提出算法模型治理框架,应在法律法规顶层设计下,设立算法治理目标,完善算法治理组织架构,明确算法治理任务,构建行业治理生态。
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强在主旨演讲中回顾了AI 60余年的发展历程,及目前基于预训练的生成式AI面临的挑战。他认为,大模型的可扩展性(Scaling Law)因构建和使用大模型时的数据隐私保护、公域数据耗尽导致用于与训练的数据量不足、大模型在计算资源匮乏的设备上无法运行,可能不可持续。而智能体、合成数据、推理等将成为AI未来发展方向。此外,他还提出解决使用私域数据的迁移学习、联邦学习等具体方法。
主题演讲
国家人工智能标准总体组副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吴文峻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智慧金融”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目前,AI发展面临认知幻觉、算力缺口、语料瓶颈等问题。解决路径在于大模型推理能力提升、Transformer新架构替换、模块化的大模型组合架构、小尺寸多模态大模型发展等方向。他提出,有必要在复杂的业务系统中引入多智能体协同机制。在金融领域,AI将在智能问答服务、智能资产配置、风险预警和异常检测等方面找到丰富的应用场景。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工行AI大模型的应用实践。他认为,企业可按照场景通用化、专业化程度,并结合自身实际,分别使用基础、行业、企业、任务等不同体量大模型,推进应用落地。工商银行按照三大支柱、1+X的范式、两权平台,全域生态的建设思路,立足于全栈国产化技术,建成集算力、算法、数据、工具、能力、安全、应用、生态于一体的企业级千亿金融大模型技术体系。他还介绍了AI在金融市场、资产负责领域的应用场景,并从算力、数据、智能体、安全和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解析AI如何赋能金融行业。
恒生电子董事长刘曙峰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对金融行业大模型应用的观察。他表示,大模型技术与产业方兴未艾,在长文本、多模态、推理能力等方面持续进步,竞争格局向寡头收敛,成本持续下降、收入快速增长,大模型支出与大模型软件市场高速增长。目前,基础模型能力迭代速度较快,金融行业应用落地加速。但当前的大模型使用场景以内部赋能为主,直接面向客户的服务面临合规问题。总体而言,其在提升效率、价值创造、辅助决策方面具有成效,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他认为,对金融机构而言,大模型是降本增效利器;大模型可能是影响用户流量的入口;大模型可能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圆桌论坛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随后举办的“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机遇与挑战”圆桌论坛,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人民银行参事、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员张健华,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行长寇冠,中金公司管委会委员、中金财富监事长孙男,泰康资产首席数据科学家任桂军,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安筱鹏,中科曙光副总裁杜夏威先后发表观点,腾讯产业发展副总裁韩开创主持讨论。
黄澄清表示,包括金融系统在内,未来的世界将由AI驱动。如今,AI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里程碑。从互联网发展历程来看,AI赋能金融行业挑战和机遇并存。互联网发展是不断的试错过程,国家提供的包容审慎监管环境至关重要。所以,中国互联网发展,特别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AI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比互联网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不能简单用传统的规章制度来衡量现在新技术进步带来的问题,应提供一个包容审慎的试错空间,采取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力保恢复的原则,抓住AI发展机遇。
张健华表示,金融行业是一个高度监管的行业,所以偏向选择相对更成熟的技术。至今,AI仍在快速迭代,很多新技术并不一定适合马上就采用,往往要观察一段时间。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处在爆炸式增长前夜,也面临技术本身和监管规则方面的挑战。新的技术应用带来的局部个案风险,不应成为监管当局的主要关注方向,而系统性风险需重点防范,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很多机构共用一套系统造成的算法共振,引起的系统性风险。同时,还应关注并防范化解AI在大中小金融机构之间形成的数字鸿沟。
寇冠表示,目前,云计算和大数据已成为每一家金融机构的关键基础设施。不久的将来,AI也会成为金融机构的关键基础设施。AI正在能力、效率、模式等多个维度,为各行业带来新机遇。AI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对内,在海量信息抽取、报告撰写等方面提效明显;对外,利用意图识别、对话等能力,在提高客服务等方面带来模式的改变。除算力、算法、数据等挑战外,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让员工通过使用大模型,找到解决工作痛点,是AI赋能金融的重要方向。
孙男指出,AI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对划时代技术的好奇;二是算力、算法等领域的追赶带来的焦虑;三是中国在具身智能发展中的优势带来的兴奋。未来十年,AI对经济的贡献可能达到50万亿量级。中金在芯片全产业链等“追赶型赛道”和“资本市场+小型创新企业+直投”的“超越型赛道”提供直接融资,项目涵盖多个AI领域和场景,支持中国企业发展向好。在应用方面,AI分别在用户侧和员工侧以客户服务、海量报告提炼、报告撰写辅助等形式大幅提升服务体验和工作效率,同时夯实内部运营和风险防范的基础。他提出,应加强AI赋能金融在行业层面的合作,减少试错成本,达到互利共赢。
任桂军表示,自ChatGPT问世以来,AI浪潮为资产管理行业带来诸多改变。此后两年,泰康资产搭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AI应用框架,包括组织保障、技术基座和应用体系构建等方面。目前,AI应用基本覆盖投资研究、投资管理、交易、风控、产品销售、客户、法律合规等资产管理全价值链,在基于海量数据的核心观点生成、会议纪要生成、知识库问答等应用方面,有力促进提质增效,也坚定了自身对大模型在资产管理行业应用前景的信心。
安筱鹏表示,以AI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主要体现在计算范式、认知协作、人机交互等方面的巨大变化。这些范式的变化将为商业场景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他将其归纳为“三个一切”,即一切智能硬件会由AI大模型驱动、一切软件会被AI大模型重构、一切数据会被AI大模型激活。他认为,未来,大规模的计算集群决定了大模型企业参与全球顶级主流赛道竞争的入场券,模型交付的成本和方式决定了应用的加速度,整个AI大模型的生态决定产业的繁荣度。
杜夏威指出,从算力建设层面而言,金融领域具备落地AI大模型的土壤,应更多关注行业内部的闭环发展,更多思考自有数据的生产和已有数据的提炼,以及数据价值的定义。同时,行业需面对大模型所需的重资产成本与AI技术发展和迭代速度严重不匹配的挑战。此外,关注前瞻技术发展的同时,行业要重视数据资产、大模型、算力基础设施三者有机耦合的技术工程化带来的挑战。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从业者,希望看到AI赋能Fintech的更多发展。
韩开创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的“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对于培育未来产业非常重要。以AI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已经正式成为推动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数据密集型的金融行业,AI正在掀起一场革命,智慧金融的时代即将到来。AI在金融产品和金融监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AI也面临着算力瓶颈、模型不完善、数据质量和隐私保护、专业人才短缺、监管政策、安全风险、伦理、就业等方面的挑战,但也无需因噎废食,而应当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此外,与会嘉宾还围绕审慎监管、隐私保护、技术挑战、非公协作、应用落地、算电协同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大会主持人为CWM50常务理事、财政部金融司原司长孙晓霞,CWM50秘书长刘喜元,CWM50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高占军和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执行副秘书长贾辉。
本次年会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主办,中关村国研财富管理研究院和上海国研财富管理研究院承办,国泰基金、恒生电子、华润信托提供支持。
来自国有及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金融集团及AMC、资管、平台及服务类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外资机构和非金融企业、行业组织等业界代表300余人出席年会。
文字整理:廖博、张晓珉、赵妤婕、赵梦丹、高璐阳、谭林、柳柏桦、贺新宇、经菠(青年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逸君、韩俊禹